初冬时节,由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医养结合促进委员会主办,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湘雅医院)承办,中国生命关怀协会精神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移动医疗”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医养结合支持解决方案研究”项目组、北京金科汇中医药研究院协办的“医养结合创新管理高级研修班(长沙站)”于11月22-24日在美丽的星城湖南长沙隆重召开。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医养结合促进委员会总干事程丽红主持了开幕式,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常务副秘书长邓东飞、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医养结合促进委员会名誉会长、解放军总医院原副院长苏元福将军致辞。培训班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医养结合领域的专业人士、机构管理者、学者、从业者以及相关政策制定者齐聚一堂,围绕医养结合示范机构创建的基本方法、医养结合服务的政策体系与机制创新、行业趋势洞察、质量控制与管理、运营管理创新实践等内容做了精彩分享。此次研修旨在汇聚各方智慧,探讨医养结合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创新管理模式与发展路径,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质量与效率,为行业发展提供新思路与新方向。
苏元福将军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阐述了医养结合在应对人口老龄化进程中的关键意义,具有重要的国家战略地位,对于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优化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希望能够为行业培养创新型管理人才、推动医养结合事业高质量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冯文猛对国家最新医养结合政策进行了深度解读,通过详实的数据和案例,阐述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与趋势,剖析了政策导向对行业发展格局的深远影响,以及医养结合服务需求的动态变化,为后续的创新管理探讨奠定了宏观基础。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原党委副书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医养结合支持解决方案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胡建中教授围绕医养结合的思考与探索,提出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提升健康管理精准性、服务便捷性与管理效率的重要性。鼓励医养结合机构与科技企业加强合作,探索适合不同场景的科技应用解决方案,同时注重数据安全与隐私?;ぁ?br>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医养结合工作委员会名誉主任陈运奇,围绕创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市区)》和《全国医养结合示范机构》的基本方法和《论健康产业家的成功之路》展开详细介绍;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医养结合工作委员会主任徐卫华分别围绕《医养结合政策体系与机制创新》、《医养结合健康管理服务标准解读》为学员做了详尽的政策解读;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移动医疗教育部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社区科学健身综合应用示范”项目首席科学家黄伟红介绍了《体卫融合的社区运动促进健康实践》;国家标准技术审查部研究员姚晓静,成都老年康疗院副院长吴仕英围绕标准的制定、医养结合学科定位为大家做了基础知识的普及,使学员从底层逻辑上对相关理论知识有了全面和系统的认识和了解,更好的付诸实践开展工作。
第二天的管理实践培训中,北京交通大学健康中国研究院副院长荆竹翠主持了培训,来自不同医养结合国家示范区和示范机构分别介绍了各自独具特色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创新实践经验。河南省卫健委医养结合质控中心办公室主任、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医养结合办公室主任汪桂琴以河南省医养结合服务质控中心探索实践为例,分享了标准化建设助推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医养结合促进委员会副会长刘发军分享了《老年人健康管理》;成都市成华区中医医院书记、院长张聂,介绍了医养结合中医药服务应用实践;桂阳县政协副主席李卫平,长沙县果园镇卫生院党支部书记、院长王涌江,巩义市阳光医养院理事长曲峰杰分享了各自的医养结合机构的创新管理模式与思路。
在结业仪式上,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医养结合促进委员会总干事程丽红对本次研修班进行了全面总结,回顾了研修班的精彩内容与丰硕成果,强调医养结合创新管理需要各方持续努力,加强合作交流,不断探索适合国情与市场需求的新模式、新方法。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医养结合工作委员会名誉主任陈运奇、医养结合促进委员会副会长刘发军为学员颁发了结业证书,鼓励学员将所学知识和经验带回各自工作岗位,积极推动所在机构的医养结合创新管理实践,为行业发展贡献力量。
培训期间,还组织部分学员到航天医院寸草春晖颐养家园和氧康智能公司进行实地考察与学习交流,进一步深化对创新管理模式的理解与实践应用。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医养结合促进委员会将持续打造高质量的交流合作平台,紧密关注医养结合行业发展动态,定期举办各类培训、交流和调研实践活动,帮助本领域不断更新知识与理念,推动医养结合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