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肝有方,早筛无患
2024年9月21日,中国老年医学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与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检验医学分会联合举办的“老年慢病管理系列学术会议之四——HBV感染与肝癌精准诊治专题研讨会”在南昌顺利召开。会议主题是“愈肝有方,早筛无患”,会议的召开旨在为了更好地实现肝癌的精准筛查与早筛早诊。此次大会采取线上直播与线下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吸引了众多临床和检验的专家学者的参与,线上观看人数超过2.2万。
江西省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会长王小中教授在致辞中指出: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对肝癌风险人群进行早期筛查并对相关实验室指标进行测定,能够实现对肝癌的精准干预,从而进一步提高肝癌的检出率与治愈率。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会长毛远丽教授在致辞中表示:自分会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聚焦慢病、肿瘤、退行性疾病等慢病管理的研究方向,在丛玉隆教授的带领下,学会也开展了多项重要工作。今年,学会也推出了以丛教授作为总策划人的老年慢病管理系列论坛,更好地促进产学研医用和老年慢病管理的高水平发展,同时推动老年检验医学这一朝阳学科的发展。
会议有四位专家进行了学术交流分享。石家庄第五医院戴二黑教授以《肝癌的流行病学及诊疗进展》为题进行大会报告。戴教授指出我国肝癌患者五年生存率、早诊率较低,因此对于肝癌早筛早诊的需求日益迫切。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发展,多项研究数据指出,基于多种血清学标志物的肝癌早期诊断模型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此外,针对肝癌的临床治疗,MDT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陈国凤教授以《HBV相关HCC的检测标记及预警》为题进行大会报告。陈教授介绍了针对肝癌病因的治疗策略,并提到:由于肝癌起病隐匿,且具有就诊率低、漏诊风险高等特点,积极推进肝癌早筛早诊对提高HCC生存率意义重大。其中,液体活检以及肝癌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也有助于肝癌早筛。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齐军教授以《肝癌相关实验室检测现状及进展》为题进行大会报告。齐教授指出:采用基于生物标志物的肝癌早筛模型也能对肝癌高危人群进行辨识分层。在信息化时代下,检验人更应遵循评价原则,采用多中心,大样本,大数据来支撑精准检测,为肝癌早筛早诊及全民健康目标做出贡献。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姚明解教授以《HBV相关肝癌辅助诊断模型GADA的构建和多中心验证》为题进行大会报告。姚教授介绍了他们研究团队进行的“多指标联合提高肝癌筛查效能的多中心研究”项目实施流程和进展情况,研究成果显示依据性别、年龄、AFP和DCP构建的GADA模型在诊断HBV相关的肝癌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能够为基层临床医生提供一种有效的肝癌早期诊断工具,有助于推动临床实践中肝癌的早期筛查和诊断工作。
学术会议的主持嘉宾中国老年医学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副总干事周玉教授、赣州市人民医院林燕教授、江西省人民医院李蓉教授和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谭立明教授对大会报告做了精彩的点评和总结并发表学术见解,丰富多维的学术观点碰撞与交流为本次会议增效添彩。
讨论环节由丛玉隆教授主持,毛远丽教授、闫惠平教授、戴二黑教授、陈国凤教授、齐军教授、姚明解教授等专家参与讨论。专家们围绕不同肝癌早筛模型之间的比较展开讨论。提出简约的、更具卫生经济学价值的模型更加符合国家卫生战略方针,能少一个就别多一个。而GADA 早筛模型仅纳入两个血清学指标就拥有了相当的诊断效能,能为老百姓减轻负担,切实提高肝癌早筛效率,尤其对于基层筛查效能提升意义重大。另外,专家们还针对 GADA 模型在不同检测系统中的适用性、如何考量适用于中国人群的筛查模型、推动肝病诊治智能化的应用前景与意义、甲胎蛋白的辅助诊断指标、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等方面进行交流。专家们认为,此次研讨包含了从临床到实验室,从指标研发到诊断模型建立的各个方面,推动“产学研医用”的应用闭环。专家们的学术见解在思想交流与智慧碰撞中,为与会者提供了一次深刻且富有启发性的学术盛宴,极大地丰富了学术论坛的深度和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