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至25日,2024年杭州市全民健身月系列活动——“体卫融合奋进新征程?智慧运动促主动健康”科普宣教和运动损伤防护专业技能培训主题活动在杭州市体育馆隆重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国老年医学学会指导,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运动健康分会和杭州市体育局主办,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国际交流工作委员会、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和杭州市陈经纶体育学校承办?;疃ā犊破沾蠼蔡谩?、《运动损伤防护及运动损伤康复实践技能提升班》、《市民体质测试及专家义诊》、《运动队员义诊》、《老年高血压的运动干预》专家讨论、科普视频作品展播六大版块。本次活动是在2023年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运动健康分会与杭州市体育局顺利完成全民健身日主题活动后第二届体卫融合促进全民健身活动,共历时2天,40余名国内运动健康领域知名专家学者莅临现场宣教指导,线下、线上共有2300余人参加本次主题活动。
一、回应市民健康关切,科普大讲堂来揭秘
本次活动中,多位领域专家齐聚一堂,为市民带来了丰富多样的健康知识与实用建议。讲座围绕“体卫融合”这一主题展开,关注“人民健康,人民至上”,从体卫融合的探索与实践、如何管好高血压、如何科学选择跑步鞋,到老年人营养与运动、失能预防、增肌和功能维持、慢性病管理,再到鼾症精准诊疗、匹克球运动损伤预防以及运动对大脑健康的积极影响,涵盖了老年群体关心的各个方面。
范利《如何管好高血压》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会长范利教授深入探讨了如何通过运动和生活方式的调整来有效管理高血压,特别是在老年人群中的应用。她指出,高血压是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如果管理不当,可能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甚至导致急性高血压危象??蒲У脑硕桨赣兄诳刂蒲?,改善心血管健康,并减少高血压引发的各种并发症。范教授推荐了几种适合老年人的运动方式,她强调,老年人在运动时应循序渐进,逐步增加运动强度,避免过度疲劳。此外,在运动时应采取预防跌倒的措施,如穿着防滑鞋、使用辅助器具等,确保运动安全。除了运动,范教授还详细介绍了高血压的生活方式干预策略,包括低盐饮食、保持健康体重、戒烟限酒、控制情绪等,提供了全面、实用的高血压管理建议。
薛亮《浙江省体卫融合典型案例的探索与实践》
浙江体育科学研究所全民健身研究中心薛亮主任带来了题为《浙江省体卫融合典型案例的探索与实践》的精彩分享。薛主任详细介绍了浙江省在推动体卫融合方面的创新举措和成功经验。通过整合体育与医疗资源,浙江省探索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体卫融合模式。试点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为市民提供体检和国民体质监测二张报告,医疗、健康、运动三张处方,即“两报告,三处方”,全方位指导市民进行科学有效的健康管理。这些模式促进了体育与医疗资源的有效对接,实现了从“治已病”向“治未病”的转变,为构建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撑。薛亮主任表示,未来浙江省将继续深化体卫融合的探索与实践,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为“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实现贡献更多“浙江智慧”和“浙江方案”。
杨云梅《老年人营养与运动》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老年医学科杨云梅教授的讲座深入探讨了老年人群的特殊营养需求与运动对健康的重要性。她首先从老年人的代谢特点出发,分析了如何通过合理的膳食结构和科学补充营养素来维护并提升老年人的健康状态。杨教授指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消化吸收功能逐渐减弱,在日常饮食中更需要关注特定营养素的摄入,包括蛋白质、维生素D、钙质和膳食纤维等,对于维持骨骼健康、增强免疫力和促进肠道功能尤为关键。在谈及运动的重要性时,杨教授强调,运动不仅仅是保持身体活动的一种手段,更是预防和管理老年慢性病的关键策略。适当的运动能够改善心血管功能、增强肌肉力量,有效减少跌倒和骨折的风险。杨教授进一步建议,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老年人群,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处方和营养处方至关重要。通过量身定制的运动与营养方案,老年人不仅能够更好地维持体能,还能显著提升生活质量和整体健康水平。
王琳《如何科学地选择跑步鞋》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运动健康分会副会长王琳教授在本次讲座中详细讲解了跑步鞋对于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性。王琳教授通过对不同类型跑步鞋的设计特点进行深入分析,详细介绍了跑鞋的缓震性能、支撑能力、鞋底抓地力等关键因素如何影响穿者的运动表现和健康。他指出,不合适的跑步鞋可能导致膝盖、脚踝等关节过度受力,增加运动损伤的风险。针对不同的足型、跑步习惯以及运动环境,并为听众提供了科学的选鞋建议,帮助他们在选择跑步鞋时更加注重功能性和个人需求的匹配。王琳教授还强调,跑步鞋的选择不仅要考虑目前的运动状态,还要预测未来可能的运动变化,确保鞋子的耐用性和适应性。通过合理选择跑步鞋,不仅可以有效降低运动损伤的发生率,还能提升运动体验,帮助运动爱好者在安全、健康的环境中实现更好的运动效果,从而保持长期的身体健康。
于普林《全民动起来,乐享每一天—老年人失能预防核心信息大揭秘》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副会长于普林教授在讲座中深入探讨了老年人失能预防的关键策略。他指出,老年人失能是一个缓慢而渐进的过程,但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可以大大降低其发生的风险。于教授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一系列干预措施来保持老年人的身体功能。他强调,保持肌肉力量是预防失能的核心,尤其是通过力量训练和适度的有氧运动,能够有效防止肌肉萎缩。此外,他还提到关节健康的维护对于老年人的活动能力至关重要,建议通过日常的低冲击运动如散步、游泳、以及关节灵活性训练来延缓关节退化的进程。在防止跌倒方面,于教授特别强调了环境安全的重要性,呼吁社区和家庭为老年人创造一个安全、支持性的生活和运动环境。同时,他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日常体力活动,这不仅能够维持身体的功能性,还能增强自信心,提升生活质量。通过系统性的生活方式调整和持续的运动干预,老年人可以有效预防失能,延长健康寿命。
董碧蓉《存钱不如存肌肉,关注慢病也要关注功能》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运动健康分会会长董碧蓉教授以“存钱不如存肌肉”为主题,生动地探讨了肌肉量对于老年人健康的重要性。她指出,肌少症是老年人面临的一个普遍且严重的健康问题。如果不采取积极的运动和营养干预措施,肌少症不仅会导致身体功能的衰退,还会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增加跌倒、骨折等风险。为应对肌少症,董教授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策略,讲解了如何通过规律的力量训练来维持和增加肌肉质量。董教授还强调,预防和管理慢性病不仅仅是控制症状,更重要的是保持身体功能和独立生活能力。许多慢性病,如糖尿病、心脏病等,都与肌少症有密切的关联。通过综合的运动和营养干预,不仅可以有效控制这些慢性病的症状,还能增强老年人的整体健康水平,延缓身体机能的衰退。
暴继敏《老年人鼾症精准诊疗与运动》
辽宁省老年病医院党委书记暴继敏教授在讲座中首先详细介绍了老年人的睡眠特点,深入剖析了老年人鼾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OSA)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诊疗以及干预策略。鼾症作为一种常见的睡眠呼吸紊乱,不仅严重影响睡眠质量,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甚至是高血压、心律失常、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源头。暴教授特别强调,鼾症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必须通过多学科联合诊治,以实现全面的健康管理。运动治疗在鼾症的管理过程中极其重要,不仅有助于减重,还能提升心肺功能的储备能力,贯穿整个治疗过程。通过规律的、有针对性的运动,老年人不仅可以改善睡眠质量,还能增强整体健康水平,有效降低因鼾症引发的健康风险。最后,暴教授呼吁老年人定期进行体检和睡眠监测,以早期发现并干预潜在的睡眠呼吸问题。这不仅有助于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还能为老年人群体提供更全面的健康保障,确保其在晚年能够享有更高的生活质量。
孙宁《匹克球运动损伤预防》
匹克球作为一种适合各年龄段的运动项目,近年来在老年人群中广受欢迎。然而,由于匹克球的运动特性,运动者的膝盖、肩膀和腕关节等部位易发生损伤。杭州市陈经纶体育学校科医中心孙宁主任分享了匹克球运动中的常见损伤及其预防策略,详细讲解了如何通过合理的热身、正确的击球姿势以及适当的运动强度来降低受伤风险。在预防策略之外,孙主任还介绍了匹克球运动中常用的防护设备,如护膝、护腕等,能够为易受伤的部位提供额外的支持与保护。他结合相关文献,展示了这些设备在降低受伤风险中的有效性,并进一步讨论了运动后的恢复技巧,帮助老年人通过正确的恢复手段,缓解运动带来的不适,从而安全、长久地享受匹克球运动带来的乐趣与健康益处。
武笑楚《运动改善大脑》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运动健康分会总干事、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华西)武笑楚博士指出,老年痴呆症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尽管现代科研技术和诊断手段在不断进步,但在早期筛查、早期诊断以及早期干预方面仍然存在许多挑战。武博士特别强调了在轻度认知障碍阶段进行干预的显著获益,指出早期发现和干预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延缓疾病的进展。通过引用大量的研究证据,他展示了有规律的体育活动对大脑健康的积极影响。在谈及老年人的健康生活方式时,武博士提出了多项有益建议。他强调,应当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老年大学等学习活动,通过持续学习保持脑部活跃度。同时,他也强调了规律运动的重要性,通过跨领域的综合锻炼,将身体锻炼与脑力训练相结合,全面提升大脑健康水平。通过这些综合措施,武博士希望能够帮助老年人维持并改善大脑健康,从而有效预防和减缓痴呆症的进展,显著提高生活质量。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会会长华琦、运动健康分会副会长胡亦新、副会长张勤、常委周春等出席会议并与演讲嘉宾进行互动。专家们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和案例分析,为现场听众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健康策略,帮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维护身体机能,提高生活质量。为推动社会健康事业发展、提升公众健康素养注入了新的动力。
二、聚焦老年高血压运动干预,专家共商良策
在8月24日下午,老年高血压的运动干预专家讨论会上,范利、于普林、华琦、董碧蓉、杨云梅、暴继敏、胡亦新、张勤、黄国志、倪国新、王琳等多位老年医学、心血管、运动康复领域内知名专家齐聚一堂,就老年高血压的运动干预展开深入而全面的探讨,提出老年高血压防治的新视角。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运动健康分会常务副会长胡亦新报告了运动在改善老年高血压的循证证据、老年高血压的运动方案循证研究证据、运动性高血压、穿戴设备和远程管理在血压管理的应用以及老年高血压的运动干预专家建议总结。专家们从生理学和医学研究的角度,深入讨论了运动对血压控制的多重机制、不同的运动类型对老年人血压管理和控制的显著益处、老年高血压患者运动的风险和防控问题。
本次讨论会为老年高血压的运动干预提供基于体卫融合跨学科领域专家的全新视角和思路,也为进一步提升慢病患者的运动管理、创新体卫融合模式促进科学健身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和探索。
三、理论与实践并重,首届《运动损伤防护及运动损伤康复实践技能提升班》开班!
在8月24日和25日为期两天的运动损伤防护及康复技能提升班上,黄国志、侯希贺、王琳等多位专家为学员们提供了系统的培训,内容涵盖了腰椎、膝关节、肩肘腕关节等多个部位的运动损伤预防与康复策略。通过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学员们学习了如何在实际运动中应用这些技术,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并帮助患者在受伤后快速恢复,专家讲解内容集锦如下:
黄国志《腰椎常见损伤及运动康复策略》
南方医科大学康复医学医院黄国志教授带来了《腰椎常见损伤及运动康复策略》专题讲座?;平淌诖友档慕馄驶≈冻龇ⅲ晗附步饬搜吹募?,并针对腰肌扭伤、腰椎间盘突出、腰椎小关节紊乱、退行性脊柱炎等常见问题,提供了包括一般治疗、物理治疗、中医治疗、微创介入治疗和数字医疗在内的多种运动康复方案设计。他通过这些多维度的治疗方法,为与会者提供了全面而实用的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不同的治疗策略来应对腰椎损伤。
侯希贺《运动按摩的原理与实践》
高级运动防护师、北京奥运会中国代表团队医侯希贺医生,为大家展示了运动按摩的基本原理和技巧,以及在不同使用场景下的适用性。通过现场观众实际操作演练,他不仅让参与者亲身体验了运动按摩的效果,还为他们的日常健康管理提出了宝贵建议。侯希贺医生结合多年为国家队运动员提供健康保障的丰富经验,对运动按摩在运动康复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独特的个人思考。他强调,在为运动员制定康复方案时,必须进行全面评估,明确存在的具体问题,并深入分析其根本原因。他倡导运用中西医结合的全面治疗方法,有效缓解运动员的伤痛,并从整体上提升他们的身体状态,预防进一步的损伤。这种科学、系统的康复策略,既能帮助国家队运动员保持最佳竞技状态,也为普通人群的健康管理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王琳《运动训练损伤的预防与康复进展》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运动健康分会副会长王琳教授旁征博引,结合国内外多篇权威文献,全面梳理了运动损伤的分类及其发生机制,并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防护策略。他还介绍了运动损伤康复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当前最前沿的康复策略和原则。他强调,康复不仅是对损伤的治疗,更应包括运动功能的全面恢复和心理状态的调整。有效的康复方案应综合考虑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伤员积极应对康复挑战,以促进运动员的训练恢复和重返赛场。王教授通过介绍最新的康复研究和实践,展示了其在运动损伤预防与康复领域的深厚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为运动领域的研究者、从业者及爱好者提供了具有指导性和实用性的宝贵见解。
杨涛《运动员的身体功能评估》
上海体育大学竞技运动学院杨涛教授在专题讲座《运动员身体功能评估》中,为参与者提供了系统、科学的身体姿势评估和功能性动作评估方法,强调了纠正整体运动模式的重要性。他详细阐述了体姿评估的关键要点,重点分析了不同体姿对运动员的影响,包括胸椎-肩胛-盂肱关节负荷复合体、腰椎-骨盆-髋复合体、以及足-踝-膝复合体的各种不良体姿,并教授了如何通过“过顶深蹲”全面考察肢体的灵活性和稳定性。讲座中,杨教授还邀请大家起立参与互动,一同体验了主动牵拉和自我放松的具体动作,让参与者能够直观地理解和感受正确的身体姿势和体态调整方法。
余家阔《膝关节常见损伤及运动康复策略》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余家阔教授带来了《膝关节常见损伤及运动康复策略》讲座。余教授从膝关节的解剖入手,分析了髌腱末端病、半月板损伤的机制,详细讲解了髌腱末端病、半月板损伤损伤检查方法以及治疗方案。同时,余教授介绍了半月板移植的研究进展,从人同种异体移植的探索,到部分移植的精细操作,再到异质性组织工程技术的创新应用,展现了医学科技在促进患者康复方面的巨大潜力。最后,余教授强调要严格把握手术指征,强调保守治疗的方案,避免不必要的手术风险。
倪国新《肩肘腕关节运动损伤及康复策略》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运动健康分会副会长倪国新教授从解剖、损伤机制、临床表现、评估检查方法、康复治疗展开《肩峰下撞击所致肩袖损伤的评估与康复》讲座。倪教授从肩关节解剖出发详细讲解肩峰下撞击损伤机制,提出从评估出发指定康复治疗策略。倪教授从“主观检查、视、触、动、量”讲解评估方案,提出运动康复治疗、物理因子治疗、中医推拿、针灸、药物治疗、封闭治疗、手术在内的多种治疗方案。倪教授详细阐述运动疗法,包括主动活动、关节松动、肌力增强训练、肩关节稳定性训练、软组织牵拉、功能训练,提出需要制定循序渐进、个体化的康复方案。
荣湘江《运动损伤的防护与贴扎技术》
首都体育学院荣湘江教授带来了《运动贴扎技术》课程,从使用贴扎的历史和赛场中的使用案例出发,介绍了什么是贴扎,贴扎的历史、结构,提出贴扎主要用于改变关节的不良位置,负荷和促进神经肌肉调节功能恢复,阻断痛感反馈,提供感官刺激来协助或限制运动。此外,荣教授展示了肌肉效贴布和白贴在运动损伤防护中的使用技巧,分析运动机能贴布与硬贴的区别,详细阐述了运动机能贴布的贴扎方法,包括螺旋贴、解压贴等。同时,荣教授介绍了白贴的贴扎方法,包括贴扎前准备、手法。荣教授与现场志愿者示范了运动机能贴布在膝关节的贴扎方法,以及白贴在脚踝的贴扎方法,让与会者掌握了实用的防护技能。
孙杨《主动与被动牵拉和自我放松》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孙杨博士带来了《运动员主被动牵拉和自我放松》专题课程。孙博士首先讲解如何使用泡沫轴放松的技术指导,包括滚动方法、呼吸频率等,强调若有疼痛的静脉曲张等情况慎用,孙博士与现场志愿者进行了泡沫轴放松演示,包括小腿、大腿、臀部、上背部肌肉放松。随后,孙博士讲解主动伸展的作用,包括改善关节活动性,提升动作稳定性等,并与志愿者进行主动伸展训练动作步骤、要点讲解。最后,孙博士与志愿者进行被动牵拉讲解,包括胸部、背部、大腿、臀部、大腿被动牵拉技巧演示,可以帮助运动员更好地进行恢复。
王琳《小腿、足踝部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康复》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运动健康分会副会长王琳教授从解剖出发,讲解小腿损伤机制,提出早期以冰敷、贴扎以减轻炎症反应,后期以康复训练为主,包括加强臀部肌肉的力量训练、小腿腓肠肌拉伸。随后,王教授讲解跟腱炎的发生机制、检查方法,并根据急性期、慢性期进行分别治疗。最后,王教授讲解踝关节扭伤及韧带损伤、胫腓前韧带损伤、足底疲劳性骨折、足底筋膜炎的运动损伤发生机制和康复方法,强调预防的重要性,必要时应用支具以防止运动损伤的发生。
郭黎《运动性疲劳的发生原因、恢复策略、常用方法》
上海体育大学郭黎教授首先介绍了运动性疲劳的生理学基础以及运动性疲劳的概念,包括疲劳的不同类型、产生机制以及判断方法。郭教授进一步讲解了运动性疲劳的发生学说,包括中枢-外围控制模型,介绍了解释疲劳的学说,包括衰竭学说、堵塞学说。随后,郭教授讲解运动型疲劳的恢复过程,其中机体能源储备的恢复在其中起重要作用,以及促进恢复的措施,包括运动型手段、睡眠、理疗、心理学方法,分析了如何通过科学的训练安排、合理的营养补充以及充分的休息来预防和缓解运动性疲劳。
来岚《急救培训》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来岚教授为大家带来了备受关注的《急救培训》专题讲座。来教授首先介绍了院外心脏骤停急救流程,强调早期识别心脏骤停、尽快启动应急反应系统、高质量心肺复苏(CPR)和尽快获取除颤器(AED)快速除颤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存活率。此外,来教授还讲解了不同人群气道堵塞的急救手法,包括成人、孕妇以及婴幼儿。会议后半段,来教授通过现场演示和互动环节,使与会者实际体验了CPR和AED的操作流程,并解答了他们在实际应用中的常见疑问。这次讲座提供了宝贵的急救知识,加强了与会者的应急救护能力。
四、专家齐出动,开展市民数字化体质测试、慢病指导及运动员义诊等活动
为了更好地服务广大市民,8月24日上午,本次活动特别安排了一系列免费的体质测试及专家义诊,受到了市民和运动队员的热烈欢迎和积极参与?;疃殖。送吩芏?,气氛热烈,许多市民一大早便赶到场地排队等待体检和专家咨询。
义诊专家团队由我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华琦教授、老年医学专家杨云梅教授、暴继敏教授、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运动健康分会胡亦新、张勤、卢翠莲、宁静、邹艳慧、周春等专家团队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第一医院医护团队组成,具有老年医学、心血管内科、运动康复、重症医学等各领域丰富经验。
活动首先通过科学的体质测试,包括血压测量、握力分析、数字化的运动功能和风险测试、反应时测试、人体成分分析、老年综合评估等多种手段,帮助参与者深入了解自身的血压、体能水平、神经肌肉协调能力、心肺功能等重要健康指标,评估机体综合素质情况和潜在的健康风险。
对于检测中发现的问题,专家们耐心解答市民的疑问,及时发现并指出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对饮食方案和生活方式进行优化指导,协助他们制定适合自己的运动计划。
此外,专家义诊过程中还特别关注老年人群体的健康需求,针对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胸痛识别、骨关节问题等多个层面,为老年人提供面对面疾病咨询、初步诊断、用药指导和进一步的检查和就医建议。并结合数字化体质测试报告,为老年人提供如何通过科学的锻炼延缓疾病进程,减少运动损伤提出宝贵的建议。
这一系列活动形式,通过数字化的身体功能检测设备、专业的健康咨询服务和温馨的人文关怀,真正实现了运动与健康的有效融合,使广大市民们不仅掌握了更多的健康知识,也增强了对科学健身、防护运动损伤的保健知识,这种体卫融合的新形式义诊为杭州市的高质量发展的全民健身事业增添了新的动力。
亮点:运动员义诊,解决长久伤痛困扰
本次活动专门为运动队员安排的义诊环节成为了亮点之一。作为国内许多运动项目优秀运动员培养基地的陈经纶体育学校,对运动员损伤防护问题极为重视,在活动组织阶段与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运动健康分会进行了多次讨论。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运动健康分会组织了副会长黄国志教授、倪国新教授、王琳教授等经验丰富的全国知名康复医学、运动医学专家,以及杨涛、郭黎、侯希贺、邓森军、沈景、孙杨等运动队带队专家,为运动员们提供疾病咨询服务,耐心地解答他们在训练中遇到的各种运动损伤和健康问题。吸引了众多体育爱好者和专业运动员的积极参与。
专家们结合每个运动员的特点和运动习惯,进行一对一的健康宣教,帮助运动员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和自我?;ぜ记?,普及运动损伤预防、营养补充、心理调适等方面的知识,提高运动员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针对运动员的常见损伤如肌肉拉伤、关节扭伤、骨折等,进行细致的身体检查和机能评估,发现并评估运动员可能存在的隐患,提供个性化的治疗建议和健康指导,包括康复和物理治疗等。
在专业医疗建议的指导下,运动员们可以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调整训练计划,避免过度或不当训练导致的伤害。
这样一个以运动员为中心、以专业医疗团队为支撑的服务流程,为运动员们提供了专业的健康保障服务,推动了体育科学和医学的交叉融合。不少人表示这次义诊,不仅是对每个运动员个体的关怀,也大大提升了团队的凝聚力,让大家有信心、有能力和队友们共同面对健康问题,相互给予支持和鼓励。问诊的最后,专家们还不忘给我们的运动健儿们送上最温馨的祝福,祝愿每一个运动员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保持最佳状态,提升运动表现!
8月24日和25日会场内还精彩呈现了运动健康视频展播活动,这一系列科普视频总计53集,内容丰富多彩,深入浅出地涵盖了肌少症识别、骨质疏松防护、跌倒预防策略以及糖尿病管理等多元化健康主题。此活动旨在为广大市民搭建一个学习健康知识、提升健康素养的平台,引领大家迈向更加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
总结
本次“体卫融合奋进新征程?智慧运动促主动健康”主题活动内容丰富,专家们既探讨了运动改善健康的前沿技术,也为市民和运动员带来实用的科学健身和运动损伤、康复指导,还培训了运动防护专业骨干人才。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为探索高质量发展的体卫融合促进运动健康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运动健康分会将与杭州市体育局继续推动运动促进健康跨学科融合发展,通过持续的学术交流与实践探索,助力实现“健康中国”的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