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10日,由中国老年医学学会主办,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国际交流合作部与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解放军总医院)承办的《老年医学临床实践技能高级研修班(第六期)》 暨北京卫健委《老年医学科多学科门诊服务模式及服务规范研究》培训班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解放军总医院成功举办。
2020年11月08日下午的分享主题是“老年跨学科团队能力提升”和“如何提升基于真实世界的证据构建老年医学临床研究的视野和技能”。授课的专家分别为宋岳涛处长,康琳副教授,胡亦新副教授,叶哲伟教授,孙凤副教授,刘淼副教授和武珊珊副研究员。并由骆雷鸣教授进行主持。
北京老年医院院长助理、科技处宋岳涛处长的讲题为“老年综合评估及其在跨学科团队管理中的应用”,从老年人疾病特点和六大需求出发,为我们介绍了常见的临床综合症和老年人评估需要注意的六个问题,以一个典型的案例为我们介绍如何进行老人综合评估的实施,如何解决临床上的问题以及老年综合评估及其在多学科团队管理中的应用。
北京协和医院康琳副教授的讲题为“老年科医师在老年跨学科团队的作用及案例”,结合老年科医生在跨学科团队中的作用,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如何在日常工作中具体应用评估,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除了疾病外更加注重功能的康复。其中展示了很多新理念,尤其是多学科和跨学科之间的交流,尤其老年科需要具备跨学科技能,有效运作老年科团队,高效解决患者问题。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国际交流合作部主任、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保健四科胡亦新副教授的讲题为“老年个案管理与个案管理师”,个案管理师需要具有一定的医学基础,全程参与在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住院期间帮助患者了解病情,协助多学科诊疗,做出院准备,教育指导。出院后在社区或养老机构有效评估患者需要健康支持的医疗资源,有效协调资源。个案管理及个案管理师在老年人连续性医疗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有利于资源优化,节约经济支出,减轻社会负担。
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心内科骆雷鸣教授总结本节内容,三位讲者精心准备分享先进理念和实用案例,加深对当今社会老龄化社会相关医学问题的认识,老年人能否得到亲人,家庭社会的关注服务,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因此,我们积极参与对于老年人健康的疾病管理非常重要。特别是老年科跨学科团队的建立及临床的具体应用。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骨科叶哲伟教授的讲题为“医学混合现实的应用现状及前景”,分享全新的话题和学科,介绍医学混合现实。
北大公卫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孙凤副教授的讲题为“如何开展真实世界研究与系统评价”,从流行病学,系统综述到MATA分析,尤其网状META令我们大开眼见,讲述如何开展真实世界研究与系统评价。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流行病学与疾病预防分会总干事、解放军总医院研究生院刘淼副教授的讲题为“从META分析开始作科研”,从两个角度,首先是传统META如何选题,结合几个案例,细致讲解META分析的步骤。
首都医学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武珊珊副研究员的讲题为“观察性研究中混杂因素的控制与处理”。
2020年11月9日开始培训班第二天的课程,上午由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保健一科张丽副主任和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康琳副主任共同主持专题授课,主要关注早期识别老年体力衰弱和认知衰弱的内容,并邀请到业界经验丰富的三位讲者依次为我们分享。
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康琳副教授讲题为“老年人内在能力与衰弱肌少症”,分享了关于老年衰弱与内在能力之间的关系,以及肌少症的防控和整治流程,并在肌少症的整合治疗策略中提到锻炼的重要性,营养的分配等。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老年医学科马丽娜副教授的讲题为“撬动健康老龄化的支点——从衰弱到内在能力的研究”,从健康老龄化,衰弱的评估和管理,内在能力与老年综合照护三个方面,从基础到临床不断强化,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加内在能力下降,出现衰弱及失能,大量筛查的工具应运而生。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研发适合中国人的FSQ量表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脏康复中心冯雪主任的讲题为“姿势在老年脏器康复中的应用”,生动地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讲述体态和体位对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影响,姿势对老年脏器康复重要性。现场听众获益匪浅。
随后由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康复分会副会长、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康复科瓮长水主任主持关于老年活动、认知功能障碍的多学科干预和技术创新专题讨论。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医学王正珍教授的讲题为“《美国人身体活动指南》对运动提升老年人内在能力的启示”,结合美国人身体活动指南,分享了有氧运动,抗阻力训练和骨骼促进方面的内容,尤其是对于脑认知功能的改善和肿瘤的预防。内容包括运动强度,运动方式和注意事项等,同时提到运动处方正逐步纳入医疗系统。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国际交流合作部主任、解放句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保健四科胡亦新副主任的讲题为“匹兹堡易疲劳性量表在活动能力评估中的应用”,从PFS与活动能力关系,PFS内容,PFS在活动能力评估中的验证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量表的研究流程,进展和结果,分享了疲劳机制和运动能力的联系,通过身体活动能力的研究随访,多学科团队和门诊打造进行进一步研究。
瓮长水主任对王玉珍教授和胡亦新副主任医师的授课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运动干预可改善老年人认知功能,同时强调多学科联合的重要性,感谢二位讲者为大家带来的国际理论与国内实践相结合的精彩授课。
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神经内科王炜教授的讲题为“神经心理量表在痴呆诊断中的应用”,分享了痴呆的相关概念以及诊断思路和痴呆诊断中量表的应用目的和评估量表的选择,分享了量表临床应用的优缺点并现场练习。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老年科孙新宇主任的讲题为“谵妄的多维度认识”,分享了谵妄的相关概念和临床经验,同时提到在老年科临床谵妄的发生率超过10%,值得引起重视。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二级研究员,老年心理研究中心李娟主任的讲题为“老年认知症的干预训练”,从老年失智症的概述,认知干预,音乐治疗,运动干预几个方面进行分享。在座专家学者和学员一致表示非常有必要,非常有兴趣,非常有前景。
北京老年医院精神心理二科吕继辉主任的讲题为“痴呆患者综合评估和多学科管理”。
分享之后,会议进入了最精彩的压轴环节——第二期认知症跨学科团队老年医师管理提升工作坊(workshop)。张黎明教授、孙新宇教授,王正珍教授,骆雷鸣教授和胡亦新教授与学员一起进行了认知症跨学科团队老年医师管理提升workshop。多学科专家针对老年人认知的经典病例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多位学者积极提问,讨论专家也从不同学科角度提供了解答, workshop促进了专家之间的交流,诸多学者也可以从专家的讨论中学到更多普通会议所无法表达的东西,最后的提问互动也拉近了普通学者和专家的距离。
整个workshop过程中,听众学者学到了诸多切实可用的方法,会后学者均表示受益匪浅。相信在今后基层治疗和医院老年患者的照护方面能够做出更加具体生动的进一步指导。
2020年11月10日是老年医学临床实践技能高级研修班(第六期)暨北京卫健委《老年医学科多学科门诊服务模式及服务规范研究》培训项目召开的第三天,教授精彩的授课,线上线下学员学习热情高涨。
今日授课由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周飞虎主任、第二医学中心肾脏病科赵佳慧副主任、宣武医院华琦教授、北京老年医院医联老年医学培训与咨询中心张进平主任四位学术界大咖主持。授课主题围绕“老年医学视角下的共病管理技能提升”和“老年科医生在安宁疗护中的技能提升”。
首先由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神经内科汪进良主任开启了今天的授课,从单一免疫抑制剂应用到免疫抑制剂联合用药,从实验研究到真实世界,深入全面地讲述了免疫抑制剂在老年肺癌患者中的应用及思考。
第二医学中心肾脏病科赵佳慧副主任介绍老年共病中肾功能不全的最新进展和临床防治,重点强调共病的影响以及如何根据老年人的特点调控血压、血糖及营养治疗等。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周飞虎主任的讲题:“老年重症感染的容量反应性评估与管理”,讲述了老年重症患者如何容量复苏、升压药物应用,指出重症超声监测病情的重要性。
会议同时邀请到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内科党爱民主任及张宇清主任,两位专家分别讲述了“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管理”和“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老年高血压管理的争议与进展”,内容前沿,带来了新的思考。
北京市海淀医院肿瘤血液科秦苑主任是安宁疗护方面的专家,授课内容生动,强调了医学绝不止是技术,更是深厚的人文关怀。分享了临床医患沟通的同理回应“三明治”结构,以及如何如果告知患者“坏消息”的美国“SPIKE模式”等。
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老年医学科李小梅主任,讲述了老年疼痛的症状及背后的原因分析,以及“筛查-评估-治疗-再评估”的治疗模式。从一个生动地病例分享,讲述如何通过跨学科团队合作诊疗成功救治一位老年疼痛患者。
大会同时开展了技能培训,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的左婧护师通过理论及视频的方式讲述了老年人功能评估方法。
最后进行了理论和技能评估考试,检验了三天时间学员们的学习情况。
会议最后由中国老年医学会范利会长,陈峥副会长,许晓东副会长兼秘书长为优秀学员代表颁发结业证书。本次培训线上线下参与共计7840余人次,培训从理论、实践,科研等多维度旨在培养全面复合型的符合社会需求的老年医师队伍,为健康老龄化贡献力量。